与“伤寒试题”相关的题目或问题
伤寒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()
肠出血
肠穿孔
中毒性肝炎
中毒性心肌炎
支气管肺炎
关于伤寒的传染源,叙述正确的有()
患者和带菌者都是传染源
患者从潜伏期起即可从粪便排菌
起病后2~4周排菌量最多,传染性最大
排菌期在3个月以内称为暂时性带菌者
排菌期在3个月以上称为慢性带菌者
男,35岁,反复发热30天,患者持续高热10天时,当地医院曾给予氯霉素治疗,5天后热退出院,出院后未接受任何治疗,2周后再次出现发热,体查:体温38.5℃,肝在肋下2cm,脾在肋下1.5cm,血象:WBC3.0×109/L,N0.70,L0.30,肝功能检查:ALT200U/L,TBIL16μmol/L,大便隐血试验(),最可能的诊断是()
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
慢性细菌性痢疾
病毒性肝炎
伤寒复发
阿米巴病
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:()
病后第1周
病后第3~4周
病后第2周
病前1周
病后第5周
老年伤寒的特点不正确的是:()
通常发热不高但易出现虚脱
常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力衰竭
持续胃肠功能紊乱
病程迁延,恢复慢
病死率较低
35岁,男,持续发热8天,呈稽留热,伴有腹胀、腹泻,大便每天3~5次,偶有粘液,2年前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,体查:体温38.8℃,心率65次/分,肝在肋下1cm,脾在肋下1.5㎝,血象:WBC4.0×109/L,N0.72,L0.28,粪便镜检:WBC0~5/HP,最可能的诊断是()
细菌性痢疾
急性血吸虫病
伤寒
阿米巴痢疾
急性病毒性肝炎
伤寒病人的确诊依据是()
发热1~2周,伴有消化道症状、肝脾大
肥达反应阳性
白细胞计数减少,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
大便培养阳性
血或骨髓培养阳性
关于伤寒的一般治疗,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()
按肠道传染隔离
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
为防便秘应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
补充水分及电解质
便秘时用开塞露
伤寒极期临床表现有()
发热和皮疹
消化道症状
神经系统症状
循环系统症状
肝脾肿大
《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》要求,汽轮机应有以下的保护装置:超速保护、()、低润滑油压保护和低真空保护。
胀差大保护
轴向位移保护
振动大保护
防进水保护
某男,32岁。12天前出现发热,乏力,体温逐日升高,近1周体温持续在39~39.7℃,伴有腹泻4~6次/日,来诊时查体:肝脏于右侧肋下2cm可触及,脾脏于左侧肋下1cm可触及。血常规:WBC3.8×109/L,N0.55,L0.45;ALT100U/L,肥达反应"O"1:160,"H"1:320。本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()
急性病毒性肝炎
伤寒
钩端螺旋体病
疟疾
流行性脑脊髓膜炎
关于伤寒的病原,叙述错误的是()
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
不形成芽胞,有鞭毛,能运动
有荚膜
在普通培养基中能生长,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中更佳
不产生外毒素,菌体裂群后释放出内毒素
伤寒皮疹的特点有()
多见于病程第7~13天
直径2~4mm
多在10个以上,分批出现
多分布于胸、腹部
多在2~4d内消退
下列那些因素与伤寒预后有关()
年龄
性别
营养状况
免疫力
并发症的出现
伤寒并发症包括()
肠出血
肠穿孔
中毒性肝炎和中毒性心肌炎
中毒性脑病
溶血性尿毒综合征
男,36岁。发热半个月。热型不规则,伴有轻度腹泻。血白细胞正常。肥达反应:"O"1:320,"H"1:80。副伤寒A1:80,副伤寒B1:640。外斐反应OX191:40.临床诊断首先考虑()
伤寒
副伤寒甲
副伤寒乙
副伤寒丙
斑疹伤寒
女性,56岁,农民。于2005年7月10日入院。持续发热10天。体温39.8℃,头痛、畏寒、食欲减退、腹泻。体检:巩膜轻度黄染,右下腹轻度压痛。肝肋下2cm。质软,无压痛。脾肋下1cm。血白细胞4.0×109/L,血TBil20.5μmol/L。ALT90U/L,HBsAg(-)。肥达反应:"O"1:80,"H"1:160。诊断为()
急性黄疸性肝炎
疟疾
伤寒
钩端螺旋体
阿米巴肝脓肿
关于肥达反应的说法,错误的是()
肥达反应在发病1周末效价开始升高
在病程4~6周效价达高峰,病愈后可持续数月之久
“0”效价增高见于伤寒急性期
“H”凝集效价升高,有助于鉴别沙门菌组别
肥达反应阳性对伤寒有确诊价值
伤寒的临床类型有()
轻型
普通型
迁延型
逍遥型
暴发型